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引导青少年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23 | 点击数:4574
民法典颁布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即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重点提及对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群体的民法典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这体现出党中央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高度重视。当下,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全面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论述了立法与公民行善的关系,提出立法家运用其才能引导公民纳入于行善的良轨。人民所由成德达善者,出于三端,禀赋、习惯、理性,而习惯与理性必经培养而得发展,所以立法家应当特别重视教育。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中有这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一个父亲问:“要在伦理上教育儿子,用什么方法最好”,毕达哥拉斯派的人曾答说:“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法律的国家的公民。”诚然如此,良好的法律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作为市民社会基本法、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全民族教科书的民法典,与青少年品格形成、美德培养、全面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关键时期,民法典教育就是在青少年时期撒下民法典精神的种子,在未来人生中生根发芽。民法典来源于生活,贯穿着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等重要原则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求真善美的基本道理,包含着青少年观照自身、对待他人、拥抱家庭、审视社会、热爱祖国、保护生态等基本看法。借助对民法典具体内容及相关经典案例的学习可以让青少年了解纷繁的生活百态,引导青少年早日建立符合民法典价值判断的是非观,形成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向善。
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中也曾精辟指出国民私权教育对一国发展之重要性,“对国外要发扬国家的声望,对国内要建立强国的基础,莫贵于保护国民的权利感情;且应施以教育,使国民的权利感情能够滋蔓。”民法典来源于生活,践行关注人、爱护人、尊重人的理念,对人的关怀延绵人之一生。民法典具有生活面相,给青少年以亲近感。青少年阶段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可塑性较强,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可科学全面地形塑当代青少年的法治思维与法治习惯。民法典以权利为主线,确认并保护各类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对于民法典私权神圣与私法自治理念的理解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权利意识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从如上意义上讲,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常识教育、品格教育、权利教育、创新教育。可以预期,在民法典精神理念的熏陶启蒙下,当代青少年法治思维养成与全面发展也将深刻影响我国未来国家法治现代化的程度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
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须以民法典常识、民法典原则、民法典理念、民法典制度、民法典文化为抓手,围绕青少年成长各阶段特点与需求,结合青少年与自身、他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令青少年分阶段系统学习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的核心要义与重要内容。在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初阶,初步了解生活中的民法常识及民法典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特别规定,侧重了解民法典是什么;在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中阶,认识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学习理解民法典的基本原则,认识民法典与私权保护的关系,侧重了解民法典有何用;在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高阶,理解民法典的私权神圣与私法自治理念,理解民事权利的保护与救济、民法典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系,理解民法典的性质及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保护原理,认识民法典以人为本理念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侧重了解民法典怎么用。最终,通过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让青少年普遍深切感受到民法典的历史渊源与精神积淀这一“厚度”,民法典的生活底色与社会面相这一“广度”,民法典的人文关怀与民生情怀这一“温度”,民法典的私法精神与深刻原理这一“深度”,让民法典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