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发布时间:2022-10-15 | 点击数:3666
胸怀天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赵淑杰 刘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关怀当下又远眺未来,蕴含着胸怀天下的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坚持胸怀天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鲜明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视野和大国担当。
2022年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以胸怀天下的担当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建党之初,党就与国际上一切进步力量进行合作,致力于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贡献自身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从世情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从国情看,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复杂严峻,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在科学回答这些重大课题的历史进程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理想转化为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实际行动;坚持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同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理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同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在当今世界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埃及斋月十日城轻轨铁路通车试运行(2022年7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胸怀天下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视野
胸怀天下,既是一种使命担当,也是一种战略思维,更是一种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胸怀天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奋斗方向,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世界视野和宽阔胸襟,也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史诗、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基于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分析、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对时代大势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创造性提出“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强调“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这一重大理念契合了人类文明的共通内核,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关于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关于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主张世界各国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向世界清晰传递了对于人类文明走向和世界前途命运的中国主张,开辟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近年来,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多次被写进联合国等重要国际和地区组织文件,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书写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新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不同文明如何交流互鉴?2015年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并阐释其基本内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场合强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核,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画出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同心圆,为国际社会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提供了可信的共同价值纽带。
关于如何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要素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贯通了个人、国家、世界三个层面,既反映了人作为个体对生存、发展、平等、自由的共同追求,也揭示了世界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普遍共识。没有和平与发展,其他要素便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公平与正义,其他要素就只能是少数人、少数国家的专利;没有民主与自由,其他要素会失去目标和动力。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的共通点,蕴含的正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刻解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当今世界,大国博弈加剧,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经济复苏疲软,全球性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站在全人类战略高度的思想引领,凝聚合力、激发动力。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世界各国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中国智慧。
关于如何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并系统阐明中国的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中国着眼国际秩序调整演变,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胸怀天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实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潮流的高度统一、民族精神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为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勾勒出越来越清晰的实践路径。
工人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4号梁场作业(2022年5月1日摄)。
新华社发(王增堃摄)
胸怀天下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党之“大”,在于有大胸襟担大任、有大理念明大义、有大情怀行大道、有大格局成大业。习近平总书记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领导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擎起了时代的旗帜,展现出鲜明的特色。
把握人类进步大势。“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人类进步大势,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以高度的历史清醒和历史自觉,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大局,在世界变局中引领方向,破解全球发展困局和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强调,“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展现出宏阔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
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就能够更好地前进。回顾100多年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根本在于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经过持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艰苦努力,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经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稳定器、动力源。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胸怀天下,既是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在新的征程上,要继续坚持胸怀天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建设研究”(21CDJ014)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